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

從虧損 50 萬到成功回本:我在股市學到的一課

2024年6月,接受現實,再次檢視自己的股票倉,不到8個月,香港股市迎來短時間翻天覆地的變化...... 

由1/1- 21/2,不足兩個月, 我的港股戶口+27%! 這個戶口是中概股災前建立的,使我最感動的地方,是等待數年,終於等到打和的一天!重要事情講多次:是打和!以港股平了中概股災慘敗一役。

回顧過去的投資旅程,我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考驗。曾經,我在中概股大跌時深陷困境,浮虧一度高達 50 萬港幣,內心充滿焦慮與不安。然而,經過時間的沉澱與市場的回暖,我最終 成功回本,甚至獲利,這不僅讓我鬆了一口氣,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:市場終究是強者的遊戲,只有真正優質的公司才能穿越風暴,迎來新生。


投資中的沉重代價與寶貴教訓

1. 不是所有股票都值得等待,只有強者才能翻身

在市場大跌時,我原以為「所有股票跌多了,總有一天會反彈」,但現實卻狠狠地教了我一課。許多垃圾股跌了 90%,卻永遠回不去;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,才能在市場恢復信心後強勢反彈。

這次投資經歷,我最終靠 阿里巴巴(9988)和騰訊(700) 扭轉頹勢,成功回本並獲利。回頭看,我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的是 具備市場地位、盈利能力強 的龍頭股,而不是隨便撿便宜的「仙股」。

2. 恐慌性割肉只會讓損失永久化

當投資帳面上出現巨額虧損時,我一度陷入恐慌,懷疑自己是否應該止損離場。但最終,我選擇了 冷靜分析基本面,相信市場會回歸價值,並耐心等待機會來臨。

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: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,不是短期價格波動,而是我們的心態與策略。 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,但如果持有的公司本身沒有問題,就不應該被市場的情緒影響,貿然割肉。

3. 分注投資 & 分段減持:讓自己掌握主動權

這次經歷後,我開始採用更穩健的策略:
分注買入:不一次性 All-in,而是分批買入,降低成本風險。
分段減持:當市場回暖時,不一次性賣出,而是利用 賣出認購期權(SC) 來逐步減倉,鎖定利潤,並確保不會錯過後續升勢。

這種方式 既能確保獲利,又不至於因過早賣出而錯失更大漲幅,讓我在市場中更加游刃有餘。


未來的投資方向與策略

這次從虧損 50 萬到回本的經歷,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投資的看法。未來,我將遵循以下原則,讓自己投資得更安心、更穩健:

1. 只投資真正強勢的公司,不碰垃圾股

✅ 聚焦 行業龍頭、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(如 9988、700),避免博反彈的「仙股」。
✅ 選擇 有穩定盈利模式的公司,而非僅靠炒作題材的股票。
✅ 投資前問自己:「如果市場崩盤,我是否還願意持有這間公司?」

2. 採用「核心持股 + 週期性操作」策略

核心持股:長期持有 阿里巴巴、騰訊等具備成長性的龍頭公司,避免頻繁進出。
週期性操作:利用 SC(賣出認購期權) 來分批減倉,確保利潤落袋。
資金管理:保留一定現金,以便在市場低迷時有資金加倉,而不至於被市場牽著走。

3. 分散風險,避免過度集中

✅ 除了科網股,未來也會考慮增持 高息藍籌、ETF,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定性。
✅ 對新興市場保持關注,但不輕易重倉投機股。


結語:這是一次痛苦但珍貴的成長

這次投資經歷,雖然一度讓我承受巨大壓力,但最終,我不僅成功回本,還學到了 真正的投資之道市場是殘酷的,但只要選擇正確的公司,並堅持理性的投資策略,終究能夠獲得回報。

未來,我將更加謹慎選股,避免「撿便宜心態」,並堅持 分注投資、分段減持 的策略,確保自己的資金安全。同時,也會更加專注於企業的 長期價值,而非短期價格波動,讓投資變成真正的 財富累積工具,而不是情緒賭場。

這次經歷讓我上了 人生寶貴的一課,我將帶著這份成長,繼續前行!

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勇敢蛻變:從忍讓到堅定

回想童年,我曾經是一個擁有強烈自我保護本能的孩子。記得有次,好像在6歲的時候,哥哥和堂哥們玩「錫」我,我感到深深的反感與憤怒,彷彿自己的邊界被侵犯。於是,我拿起鉛筆和手指瘋狂反擊,毫不顧忌地保護自己。在那一刻,我的自我防禦達到了極致,甚至不惜傷害他人。結果,三個人被我弄傷,而我也因此遭到了長輩的責罵。

那時候,我的防禦過於強烈,無法容忍任何侵犯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經過多年的教育和社會經驗,我被塑造成了一個乖學生,斯文的女子,最後成為了一個「林善」的人。職場中,我變得和善、忍讓,希望與人和睦相處。然而,這份過度的善良卻讓我在面對惡意時顯得軟弱無力。我曾被一位苛刻的同事咄咄逼人,內心充滿了憤怒與不滿,但卻無法勇敢地站出來說「不」。

如今,我內心深處燃起了強烈的渴望:我要從過去的忍讓中走出來,成為一個堅定且不懼挑戰的人。

叔本華的鐘擺理論:在極端之間尋找平衡

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提出過一個著名的「人生如鐘擺」理論,認為我們總在痛苦無聊之間來回擺動。追求某種目標時,我們會感到痛苦;而當目標達成後,無所事事的無聊感又會隨之而來。我的人生經歷正好驗證了這一理論。

在童年時,我經歷了強烈的自我保護本能帶來的痛苦,透過過度的防禦來維護自己的安全,但知道傷害別人是不對。隨著時間推移,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,成為了過於溫和的人,避免紛爭,試圖通過忍讓與人和睦相處。然而,這種為了避免衝突的生活卻讓我陷入了無力感和無聊的困境中。我在「痛苦」與「無聊」的鐘擺間來回擺動,無法找到內心的平衡。

如今,我明白這兩個極端都不是理想的狀態。我不再想成為那個過度防禦他人的人,但我也不願繼續活在被動的忍讓中。我渴望找到一個中庸之道——既能夠保護自己不受侵犯,又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穩定。這個平衡的追求,正是我目前所面對的最大挑戰。

奧巴馬的「Change」:蛻變的力量

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口號「Change」曾經激勵了無數人,鼓舞他們相信改變的力量。這個簡單卻強有力的詞語也深深觸動了我。奧巴馬強調的是內在力量的覺醒,勇敢去追求改變,塑造更好的未來。

我不喜歡軟弱的狀態,也不想繼續忍受那些惡意的壓力。我深知,改變是一個必然的過程。改變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轉變,更是內心態度的蛻變。我渴望成為一個堅強的人,能夠在面對不公時勇敢站起來,並且再也不輕易退縮。奧巴馬的「Change」讓我相信,改變並不是被動的選擇,而是主動對抗不公、塑造自己未來的力量。

勇敢的蛻變:不再軟弱

改變的過程並不容易,但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新階段的挑戰!我不再是那個被冷氣機直吹卻默默忍受的自己,也不再是那個面對惡毒同事時無力反抗的人。我要成為一個勇敢而堅定的人,在適當的時候站出來,保護自己,捍衛自身的權益。

叔本華的鐘擺理論告訴我,人生會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擺動,但我們有能力選擇如何應對。而奧巴馬的「Change」則給予我力量,讓我相信改變是可能的。我可以從軟弱中走出,變得堅強而從容。

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。我不會主動惹事,但也絕不再懼怕任何挑戰。這將是我未來的座右銘:不惹事,但也絕不怕事。通過這樣的改變,我能夠在職場和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,成為一個自信、堅定且勇敢的人。

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

一天跌2172點!港股復活,還是「假裝」復活?



港股市場終於「活」起來了!

2024年8月6日,恆指收市報 16647點;2024年10月7日,恆指竟然飆升至 23099點,短短兩個月內驚人地上升了 6452點!這種急速上升的情況讓不少投資者心跳加速,但緊隨而來的2024年10月8日,市場又給了我們一個「驚喜」——恆指一日內狂跌 2172點,收報 20926點,單日跌幅達 9.41%,主板成交額超過6000億元創新高。這可真是「十分誇張」的一天!


升得快,跌得急:港股的常態

沒錯,單日跌2000多點確實讓人心驚膽戰,但要回頭看看,過去兩個月恆指可是大幅上漲了 6千多點!對於這種急升之後的回調,其實是非常合理的。這次的下跌幅度大約是前期上升的 三分之一,在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,也算是健康的修正。畢竟,股市不可能只升不跌,適當的回調反而能夠讓市場更加穩定。


港股「沉寂」終結,終於熱鬧起來!

回顧過去三年多,港股市場可以說是相當沉寂,市場情緒低迷,投資者信心不足。但如今,這種大幅波動反倒是一件好事!市場開始活躍起來,股市的波動也說明了資金正在回流,市場終於充滿生氣。港股的「熱鬧」代表了機會,隨著內地新一輪利好政策的推動,港股似乎已經準備好重拾新機,迎來復甦的契機。


風險與機遇並存,投資需謹慎

儘管前景看似光明,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。內地的利好政策無疑是港股上升的催化劑,但全球經濟環境依然充滿挑戰。加上地緣政治風險、美元走勢和利率變動等多重因素,市場前行的路依然不平坦。因此,投資者在尋找機會的同時,仍需保持謹慎,妥善管理風險。


筆者的思路:既不增持,也不減持

說到這次市場波動,筆者的操作其實相當簡單:沒有增持,也沒有減持。原因很簡單,筆者早已經「一倉港股」,絕大部分是 2021年入手的「蟹貨」。如今,股價漲了不少,但我沒有選擇減持,因為對於一些強勢的中概股,如 騰訊(700.HK)和 阿里巴巴(9988.HK),我仍然有信心這一波或下一波升市總有機會讓它們「回家鄉」。當然,如果真的回不了家,我也不急,畢竟我還有時間繼續等下一個浪,平常心面,繼續守在一旁。


投資目標:回本後降低風險,分散投資

值得一提的是,筆者不是全職投資者,也不用依靠股票升跌來「開飯」。我的投資目標簡單明確,就是靜待時機趁機回本,並且在適當時候將風險降低到中低水平,長線則放眼全球,分散投資。話說回來,既然在港股最低位時也沒止蝕,待在一旁,等了這麼久,我並不急於一下子賣出手上的正股,反而更傾向在極度波幅及高位時於透過遠價期權來操作,將期權金當作「股息」來賺取,這樣既有機會分享股市的上升潛力,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。


港股危中有機,盼長線可重拾生機

作為香港人,筆者也不想港股如死場(說起死場,想起荃灣海濱廣場),當然希望看到港股市場能夠復活。港股沉寂了這麼久,現在終於有了「生機」,希望未來能夠繼續穩步上升,讓更多投資者看到希望。不過,正如前文所說,港股的機會與風險並存,大家在追逐機會的同時,也要謹慎管理自己的倉位,不可過分貪心。


記錄這個歷史性時刻!

最後,讓我記錄下這個歷史性時刻:

一天跌了2172點

帳面上,筆者的資產當然突然又少了5位數字(幸好未到6位數字,哈!),投資就是有上有落,兩個月前美股,兩個月後港股,真湊巧!


總結:港股的未來充滿挑戰,但也蘊藏機會

雖然港股波動劇烈,讓人心跳加速,但這正是市場重新活躍的信號。未來的路不會平坦,但充滿了機遇。只要我們保持樂觀,理性投資,應該能在這個波動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!

願大家仍然能保持風輕雲淡,繼續過正常的生活。股市如人生,有高有低,平常心面對,才能走得更遠!讓我們一起期待港股的復甦,笑著面對每一天的漲跌!加油!😊🤗💪💪💪

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

鋼琴還是數碼鋼琴?使用淘寶數碼鋼琴三星期用後感

優質鋼琴能保值

我家中的一台產自日本的Kwaii 大譜架鋼琴,約在12年前以二手價2萬多元購入。今天網上查一查,見同一型號,網上各大二手鋼琴網站約賣$19800- $32800 不等!從保值角度上看,能維持不跌價已相當厲害,若我能以現在的二手市價直接賣出,即是12年免費彈鋼琴!當然沒計通賬,我的個人感悟是:買一台優質的鋼琴,那怕是二手琴,可以是用了12年也原價賣出。當然,如果找收琴公司收琴,價錢理應劈一半。早排跟調音師傅閒聊時,他說疫情後的二手鋼琴市場簡直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,原因是沒有人買琴,收了的琴又賣不出。所以,標價還標價,以現在經濟狀況來說,有沒有人買才是重點,因極可能是有價沒市。

通利琴行鋼琴大減價



就拿一部我一直心儀的大譜架鋼琴Yamaha YUS 5為例,原價直上天花板$124,000,現在網店價是$85,300,這個價錢好像回落至十多年前新推出YUS 5時的價錢。想不到隨著經濟差,不單樓價下滑,而鋼琴價錢也的確便宜了不少。


當通利全新鋼琴也大減價時,還有二手鋼琴市場嗎?

例子:

Yamaha YUS 5

Tom Lee 一手全新:$85,300

Carousell 賣$59800(2017=7年琴齡)- $88000(咪玩啦,二手貴過一手)

琴倉:最平見二$58800


分析

一手8萬,二手當10年琴齡要6萬,於中產用家說,價錢相差不太多,當然會選擇全新吧!!!通利琴行全新鋼琴大減價,等於秒殺二手市場!難怪調音師大呻現在是沒有二手市場吧!移民潮是一個原因,經濟差是一個原因,買一手也是一個主因呢!


為何選數碼鋼琴

數碼鋼琴的保證能力是會隨著電子零件折舊及壞掉跌至0,二手市場起碼減一半才會考慮,基本上過10年已經沒有甚麼價值。

作為取替鋼琴的數碼鋼琴,好處當然是輕巧及能24小時彈琴,但要買到木鎚的款式才能似鋼琴的觸感。但若要花2萬以上買高端數碼鋼琴,那何不直接買真鋼琴呢?

回到保證能力更是沒有得跟鋼琴比。若12年前我用2萬元購入一部數碼鋼琴,彈至現在還沒壞已是十分好,不用考慮二手價值,因為完全不值錢,還要思考壞了的話,繼續買數碼鋼琴還是買鋼琴好。

其二,若買一些雜牌的鋼琴,也是沒有二手市場的,見網上有不少free 鋼琴,即只想免運費送出不要的東西,真是悲哀呀~

心得:買鋼琴一定要選品質好的,情願選二手也不選雜牌一手。

取替鋼琴用的話,通利全新數碼鋼琴數千元也有交易,要問問買數碼鋼琴的目的是甚麼,預算是甚麼,用多年還是幾年?買數碼鋼琴跟買鋼琴不大相同,鋼琴不會一壞就彈不到(但有差的調極音也會很容易走音,琴鍵鬆......)彈幾十年應該沒甚麼難度,有些古董琴甚至可彈過百年,但數碼鋼琴等於一件電子用品,最後是會壞掉的,價值跌到$0,好處是比較平,戴耳機後可24小時彈琴及不用調音等。若純以取替鋼琴的角度看,可能就要約每10-15年換一部數碼鋼琴。

使用淘寶電鋼琴三星期後的用後感

重溫:淘寶數碼鋼琴

客觀分析:以連埋運費$1200計,包琴架、琴椅、耳機,足88琴鍵,單計鍵盤重量17kg,有128種音色、128種節奏、110首內置歌及其他電子功能來說,送到上門(但自行安裝,不過很簡單,我也裝到),性價比還是幾高的。

就以運費來計,隨便找一間運琴公司問價搬二手數碼鋼琴,最平也要$800運費。我買部數碼鋼琴,搬進studio 要$800,搬走又要$800,一來一回已$1600!運費太貴,所以我索性淘一部當玩具玩好過了。

淘寶電鋼琴能否取替鋼琴:200%否

以這麼便宜的價錢入手,當一部玩具會覺得很划算,當鋼琴就不要說笑吧!一按鍵感覺像玩具琴,雖然它聲稱是重錘。其他標榜的東西,我的感覺都是像玩具。所以是完全不能比擬的。當電子琴用還可,而且可以當音箱搬用藍芽播歌,亦可當keyboard 駁midi用,以這樣的功能來說,若能玩盡其功能,會是十分抵玩!

二手價值?不知用完一年後,$500有沒有人接貨呢?有就賣出去,賣不出就留給兩個女兒玩吧!


買全新數碼鋼琴還是二手數碼鋼琴好?

反正數碼鋼琴買來也會大折舊,平平地的話我可能也會選新淨的二手呢!但若相差不多,會選全新,哈!

總結

以高位12萬4買入Yamaha YUS 5的用家可能有少少傷,但想深一層,傷心程度應該怎樣都不夠近幾年買入物業的業主傷心吧!

真是有點想轉會,由Kawaii US 55轉Yamaha YUS 5🤩🤩🤩 心思思中,但賣唔賣得出這部琴呢?


炎炎夏日,最好還是在家中彈琴,課金網上琴譜,迎來《夏日傾情》。

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

情陷有心機的大陸女人:老男人的悲哀


在繁華都市的霓虹燈下,許多喪偶的老男人渴望重新燃起愛情的火焰。然而,這樣的渴望卻常常成為某些內地中年女性的目標,她們以甜言蜜語編織的幻夢,讓這些老人誤以為找到了真愛。

愛情的陷阱

何伯的故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喪偶多年,他在孤獨中尋求安慰,而新何太的出現讓他如獲至寶。他投入大量金錢,卻最終發現這段關係只是一場騙局。錢財被騙走,家庭也因此分崩離析,與子女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。

親情的代價

這些女人往往以經濟利益為目的,利用老人的脆弱情感,讓他們在短暫的溫情中迷失自我。當金錢耗盡,真相大白,留下的只有悔恨與孤獨。原本和睦的親情因為不信任和失望而破裂,讓老人倍感苦澀。

修心養性的智慧

在這樣的情境下,喪偶的老男人應該如何自處呢?最重要的是修心養性,不要被一時的情感慰藉所迷惑。面對內地女性的示好,應保持理智,認清事實,不要幻想得到她們的真愛。許多時候,這些關係只是對方為了錢財和遺產的策略。

結語:為自己的選擇埋單

真正的愛情應該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,而不是金錢的交換。願每位老人都能珍惜身邊真正關心自己的人,修身養性,享受平靜的晚年生活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歲月的流逝中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幸福。十個內地婦人看上香港老男人,九個九人是沒有真正的情感連結,只為經濟利益。何伯本可平平靜靜,衣食無憂,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及安享晚年,如今為了一名內地沒文化的中年潑婦落得如斯田地,贈何伯一句:為自己的選擇埋單。

作為老男人的子女,面對這樣的情況,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和心痛,父親的行為讓他們覺得十分羞恥,對他執迷不悟感到無奈,並感到憤怒、挫折、擔憂和心碎。老爸臨老入花叢的,執迷不悟,自討苦吃,作為子女,與其活在暴怒中,每天因憤怒而燃燒生命能量,不如學會放下,讓時間慢慢撫平內心的傷痛,以自己的步伐重新生活。

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

面對美股急瀉,散戶可以有甚麼投資策略和心態調整?

 過去三年,我幾乎沒有寫過任何有關金融市場的文章,主要是因為缺乏深度見解和獨特分析,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。然而,隨著美股近日急瀉,適逢筆者最近放假中,也有點空間和時間,故希望再一次分享一些個人見解。


投資不一定要買股票

許多人認為投資股票是增加財富的唯一途徑,但實際上,如果頻繁成為“韮菜”,即使現金貶值,你的投資回報可能還不如持有現金。我認為,每個人都無法完全避開金融市場,關鍵在於選擇主動或被動參與。我選擇了參與,但僅限於普通至低的參與程度,不會天天盯著股市。市場安靜時,我不會過多干涉;市場波動時,我會多關注一些。


重新關注金融市場

今年6月,我再次留意金融市場,投資產品也分散至國債、貨幣基金及債券ETF等中低風險產品。同時,趁著阿里巴巴(9988)和騰訊(0700)股價高低波動時,通過賣出期權收取期權金,也小額投入了一些新資金到美股市場。


股市震盪下的操盤策略

經歷了兩個月的市場變動,現在又一次面臨股市大震盪。作為普通散戶,我將如何應對?

我對宏觀經濟比較感興趣,因為它影響著整體市場走勢和方向。因此,我的金融市場觀點往往從經濟循環、利率變化、資金流向和散戶心理出發。

1. 美股長期高位:美股長期處於高位,雖然近日大跌,但整體仍然強勁,特別是與香港股市相比。

2. 日元匯率影響:日元匯率急升(短期內上漲10%),導致日經指數大跌,進而影響美股。許多借日元買美股的投資者被迫拋售美股,兌回日元還款。

3. 恐慌指數上升:恐慌指數急升,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,市場恐慌情緒蔓延。

4. 清倉策略:有些人打算清倉美股,等待更深的下跌後再入市。

5. 長遠看好強勢股:普遍認為美股還會下跌,但強勢股長期來看依然有望上升。歷史證明,強勢股在每次跌市後通常能再創新高。(個人看好的股票包括NVDA、台積電及SP 500等😊)


我的投資策略

- MPF調整:稍微減少美股在強積金中的比例,預期美股會持續下跌一段時間。

- 不清倉但不重注:不會完全清倉美股,但也不會一次性大量加倉。

- 持續觀察:持續關注美股動向,特別是資金流出後的走向。


流動資金之風險管理與資金配置

- 低風險選擇:現金、定期存款、美國國債等。

- 中低風險:貨幣基金、分散投資的債券基金等。

- 中至高風險:指數基金、個股、衍生工具、虛擬貨幣及投機產品等。

由於我有穩定的工作和每月收入,基本上不願承擔過大的風險。過去的經驗告訴我,寧願賺少一點,也不願過於進取。因此,在大跌市下,我傾向於靜觀其變。


心理素質的重要性

最後,我認為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。首先要確保在自己可承擔的風險範圍內操作,過度驚慌容易導致錯誤決策。記住,財不入急門,投資需要冷靜和理智。

願各位也能在動盪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投資策略和心態平衡。

~剛從37度🔥🌞的廣州回來的細胞上

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

14 years old challenge!!!

 I played this song 14 years old...

《傷信》陳奕迅


and I wear the same dress and play once again today.

Time flies so fast!

It's hard to believe that 14 years have passed. 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