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最近看了這本書,此書講述各種上癮行為,套用在商業世界,就是指出各式各樣的遊戲、影片、社交應用程式等之所以令人著迷上癮,背後運用了很多方法及手段,最後使人沉迷下去。
科技大數據,使各大巨企很容易做推測到人們喜歡的東西,推送更多顧客有興趣購買的廣告,遊戲開發商、電視、電影、付費網絡小說為使人們對該物持續上癮,更是用上很多一步步令人擺脫不了的招數,令人欲罷不能。簡單來說,即持續製造心流,持續激發人們在上癮行為中持續釋放多巴胺。
有時我們明知一些行為在浪費時間,但由於已投放了很多時間和心機,這些「沉沒成本」使我們不捨得斷捨離,最後,繼續持續上癮,繼續持續做各項浪費時間的行為。
怎樣做才好?奪回主動權! 要擺脫上癮,不能單靠意志力,要靠小習慣慢慢改變,倒轉來說,也可以像使人上癮的遊戲一樣,令本身不太想做但有需要做的事情變得有趣,達到心流。轉化「成癮」的積極意義:遊戲化學習、遊戲化工作、遊戲化育兒。
我覺得這本書有點像《原子習慣》,書中也提供一些具體的實用方法,協助我們走出成癮的圈套,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。
但筆者卻在想別的東西:為何我甚少可以看罷一齣幾十或過百集的長戲?又甚少會沉迷打機?甚少沉迷看漫畫?原來,反過來說,可能是因筆者進行這些行為時,缺乏心流,未達至不做會睡不著,所以未能持續上去,也當然沒有上癮。😅
又例如對於金融遊戲市場,筆者心態如打機,打得太差索性不玩,完!✌️✌️✌️ 又例如追星,從不瘋狂追星,反過來說,筆者真的不明白浪費大量時間心機追星有甚麼好處🤔。很坦白說,不論是星夢還是mirror,對筆者來說就像筆者已畢業的學生,筆者當然不會對學生痴迷!欣賞喜歡可以,但去我如一個細路女去瘋迷戀像我舊生一樣年紀的小鮮肉小朋友,sorry,無法接受!
看了這本書,使我更明白、更體諒一些有行為上癮的人,亦警惕自己不要過份執著,帶慈悲之心看事物,也要懂得放手,做人不要大貪心。
行為上癮的人,的確做那些上癮事情時得到無比的「爽」,無比的快樂歡慶,但長期痴迷,長時間投入上癮行為,卻可能引致災難級後果。凡事太盡,緣份誓必早盡。退一步海闊天空呢!
要不斷在外追求更刺激才能感到「爽」,往往很容易使人感到身心疲倦,而且追逐可能是永無止境,最後卻可能只能一場空,又何苦呢?只嚮往外在刺激的人,其實應該學習追求內心的安逸和滿足。但倒轉來說,一味只追求身心靈,缺乏與他人接觸和與世界接軌,只會變得更抽離更離群,好像也不太好。還是中庸之道較好吧!
這本書的確帶給筆者很深很深的體會,喜歡的事,閒時做一點,絕對沒問題,但切忌太沉迷,因極度上癮,最終可能會使自己迷失了方向,被吸走思想,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! 總括而言,筆者還是喜歡平衡各方,過中庸之道的生活呢!😊
繼續努力,共勉之!💪💪💪
###
「知道 知道 生命有限時
才放大我夢想 不得貪其容易
相信 堅持 能佢成就我的小故事
我不完美 但我可以🤗」
衹能說一樣米食百樣人,各有所好,就像冬天有人喜歡飲雪水,完。草上飛
回覆刪除瘋狂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?同一件事,褒義就是有動力、有passion、無條件付出,但貶義就是執著、上癮。😅
刪除「科技大數據,使各大巨企很容易做推測到人們喜歡的東西...」
回覆刪除雖然如此,但娛樂產業似乎很難像上世紀一樣製造出「經典」,一樣野再火熱都不過一兩個月的事情罷了,很快被遺忘,因為現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「娛樂碎片化」的時代,可消費的內容來得太多太快
若只一味跟著潮流喜好走,可能如此,熱潮一過便算。可是,世上總有些人活在另一世界,如古代,亦不會在意被人說思想老土,並不太理會甚麼火熱東西甚麼不火熱,順心隨意便行,其實我是說我自己,哈!😅
刪除你寫的很有道理,只是和我的價值觀不一樣
回覆刪除我喜歡全情投入,可以不眠不休地追劇,一對某人/事情/事物有興趣,就會總動員去找相關資訊。
工作、興趣都是。
過後,可以不聞不問。完全忘卻。
因此,我會瘋狂地愛上一個人,全情投入做一件事,之後就徹底抽離。
所以,遇上不溫不火的你,令我感覺很有趣。
我比較喜歡細水長流的東西,例如持續做喜歡做的事,持續學習喜歡的知識,一直跟喜歡的人和事物一起。🤗
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