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

近期,筆者上了一個腦科學工作坊,發覺對腦部的興趣與心理學一樣大! 甚至乎覺得那些甚麼政治、財自也可以先放埋一邊! 

根本不用元宇宙,每個人也可發揮自己的小宇宙
生命本身的意義,應是擁有一個健康的生命,外界經常給予我們一些訊息:怎樣怎樣就是成功,怎樣怎樣就是失敗。其實,在享受群體生活中的安逸與方便時,不妨給予自己一些空間,無論處於現實世界還是精神境界,也隨時可以停一停,想一想,找回真實的自己。

有關腦科學
😊腦愈用愈發展
🏊不要只做靜態休閒東西如看電視、看手機、打機等,長期持續活動能使我們釋放負能量,同步使大腦更健康地發展。
💪人的腦細胞是可以生長新細胞的
👍前額葉對管控情緒及自制力等個人自控力方面相當重要

壓力
壓力→ 分泌激素→ 經腎上線傳遞→釋放更多皮質醇 (心跳快、更有力)

杏仁核 VS 額葉
杏仁核傾向向壞方面想,使我們有危機意識;額葉以邏輯冷卻擔憂,使我們免於過度焦慮。

杏仁核 VS 海馬迴
杏仁核位於顳葉深處,是壓力的觸發點,其惡性循環如下:杏仁核接收到危險的訊號,皮質醇濃度因而升高,這反過來進一步刺激杏仁核。
面對無止境的恐慌,大腦有數個剎車踏板,其中一個就是海馬迴。海馬迴除了與記憶有關外,能創造記憶,還能紓解壓力的反應。

大腦打賞給人類的幸福感激素:多巴胺
多巴胺愈多,愈想做事情
成癮原因:無意識地追求更多多巴胺
毒品:短時間內釋放大量多巴胺
惡性影響:習慣了極端享受才有多巴胺,會缺乏對生活上滿足感。
運動不僅令我們健康,持續做運動使我們較易獲取多巴胺,不用過極端享受便能得到同樣幸福感。
(對筆者來說,彈琴同樣可以😊。)

血清素:使我們感到平靜

財自的反思
如果我有健康的身體及喜歡的生活,也有足夠使用的金錢財富,是否仍要花大量心機時繼續賺盡更多金錢及提早財自呢?人人追求財自,個個把血汗錢投入金融大賭場,投機投資才得以繼續蓬勃發展。筆者會理財,但已放在較後位置。形勢不對便暫停作賽,哈!

極端思想的人
研究極端想法的人時,不妨想想,他們的腦可能真是跟他人不同,以致影響思想行為情緒。

人生的追求:
健康
身心富足
養生、自然療法
智慧、身形與美貌並存
幫助別人,使別人快樂,自己也會快樂 😘😊😍

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

人生成長系列:學習不受外間界情緒影響



思想爭紮

筆者在過去一個月,實在是「忙到飛起」,但日子過得充實自在,心情也挺不錯。


直至某天某時某刻突然被訓斥,而最後發覺事件是不關我事。

這時,心裡面即時出現了天使與魔鬼的思想爭紮。
天使:每個人都會有做錯的時候,包括高層,算了!當自己當黑。現在事件已弄清楚,不要太在意,不要被一點小事破壞心情。
魔鬼:有冇搞錯呀..... (下刪數百字)

從事件上亦反思到,在工作上,筆者已漸漸墮入完美主義的陷阱,花大量時間希望更好,但突如其來的一件小事,尤如一張白紙加了一個黑點,我知道我應該「算」,但這一卻使我悶悶不樂。

最後,還是用了近兩天的時間,才打從心中讓事件let it go! 說到底,筆者還是道行不夠高,EQ不夠高,可以怎樣改善,避免下次又因外界事物影響自己情緒呢?

學習不受外界情緒影響:《憎人心態》


在日常生活中,筆者大概已做到保持內心平靜,活在當下,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。下一步,就是要學習不受外在事物影響平和正面的情緒。筆者在網上連番搜尋,突然找到了《憎人心態》這本書評的影片,原來作者Jay
Shetty 還是一位非常有出名的KOL,在youtube 坐擁 4.14M 訂閱者。這次真是塞翁失馬因禍得福,哈!

猴心 VS 憎心



你是這樣的人嗎?

1 在意細節反而累了自己
2 常常過度思考和猶豫
3 容易因為一些事情而分心
4 習慣一次做很多件事情,喜歡立即短期的滿足
5 追求快樂但是覺得空虛
6 常常被情緒所掌控
7 苛責自己,有些時候也過度要求別人
8 對一件事情太過執著,而沒考慮到其他面向

陷入情緒陷阱的筆者,正正就是6! 好端端的美好心態,突然受外間事物影響,便會被打破了,真是十分脆弱。原來,這就是一顆猴心,無思識的生活,受外界事物影響,無法掌控自己的想法。

指認(spot)、停止(Stop)、調換(swap)
透過(1)指認感覺或者是問題,然後(2)停止自己持續有某一種想法或者是歸因,最後(3)做出和過去不同的選擇。

這跟筆者曾修讀的靜觀課程相若:覺察自己出現了這種情緒,讓情緒念頭自然來自然去,活在當下,透過停下來思考,最終選擇希望呈現的心態,過程是自主控制的,是有意識的,不強求,做情緒的主人,回到平靜的心態。

真是慚愧,明明修讀靜觀課程時自覺非常樂觀積極,但修讀完後,原來自己又慢慢變回猴心了!真是要多多學習,繼續修練。

重新打造自己的價值觀
堅守對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觀,邀請你想要的世界回來。
筆者想要的世界:
健康的生活
熱愛生命-- 積極樂觀的性格、懂得感恩身邊美好的事物
服務他人-- 讓我的家人和學生幸福
個人興趣及增值-- 音樂及閱讀人生

你的朋友就是一面鏡子
近年,筆者無論在心態及個人增值方面,跟過去較隨波逐流的自己已有很大分別,筆者本身的朋友就未必跟筆者有太多相似的地方。(如我完全對Mirror及移民沒興趣、不喜歡講是非、不想浪費時間爭論及八卦人家的東西......) 可是,謝謝telegram、blog及其他社交網絡平台,讓筆者在過去兩年主動出擊,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脈,如同是愛閱讀、擁有正向思想等,使筆者感到很窩心及幸運,而筆者寫這個blog,亦希望將這種思維以文字作紀錄及分享呢!

如果下次再因外界事物而沖擊了自己美好的心情,又可以怎麼辦呢?
停一停
想一想
給予時間讓它過去

寫這篇blog要提醒自己不要做情緒的奴隸,放下執著,接受不完美的世界,學習平常心面對事物變化。共勉之,加油!

延伸閱讀









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

頓悟:追求金錢的意義

小故事一則

筆者曾經看過一則故事,內容大致如下:


有一名員工能力不錯,但總是悶悶不樂,欠缺鬥心。老闆希望能助他解開心結,令他工作更積極,於是鼓勵他修讀一些哲理課程,希望他能從迷茫的人生中找到方向。於是,這名員工便開始進入自我探索之旅,慢慢地,他發現世界很大,他明白快樂就在我們身邊,他亦開始看通一切,學習放下,不再執著,生活變得更簡單,更快樂。

故事的結尾,卻令老闆意想不到:他決定辭職! 原來,他已看通一切,並決定潛心學佛。

老闆最初只想讓這名員工解開心結,幫他之餘,也希望他工作效能更進一步,誰不知,原來看通了人生後,這名員工甚至連追求金錢名利也不在乎了!

頓悟:追求金錢的意義
過去這一年,筆者更主動積極地研究投資理財和各種投資策略,但在過去兩個月徹底被打敗,然後,筆者索性就換一個角度想未來,想一想幾十年後退休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。然後突然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只追求簡簡單單的生活,夫妻二人根本單靠人工儲蓄已經足夠有餘,又何需苦苦地去追逐金錢,研究這樣、研究那樣,以及活在金隔世界的興奮、刺激與沮喪中呢?

想到這一點後,當然決定逃出來吧!迷團消失,又重回過去豁達開朗的心情了,哈!

現實中,當然不是每一個掏盡心思鑽研發達秘笈的人也會成功,而當人人推崇財自,最得益是甚麼?就是金融市場!  人人也想在股票市場中大賺一筆,股海就是紅海市場,但長遠能真正賺到大錢的,相信也只是集中在少部份人手中。隨著大國瘋狂印銀紙,只抱著現金不放,讓它白白貶值,實是過時之舉,但把太多資金投放在波動的股票市場,隨時被舞高弄低,若心情變得跟恆生指數波幅相若,那太不仁了吧!

已撥入股票投資的資金會繼續,但往後的日子,會慢慢儲回更多儲備現金,慢慢減低高風險的倉位,不能賺盡的同時,亦代表就算遇世紀大股災也不會再一鋪清袋呢!調整心態後,人變得更安心積極,更有動力去探索人生其他有趣事物呢!說到底,筆者不想投放過多時間於追逐金錢上,且投資能力也不見得卓越,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吧!而且,新學年新開始,是時候又改變一下,把時間用在其他更有趣及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呢!

筆者心態略有所變了:在股票市場賺到的,是錦上添花,賺不到也別太在意,初衷是別虧了老本!對筆者而言,人生旅程上最重要的是活得快樂,活在當下,好好活一場,經歷生命之旅的每一個喜怒哀樂的時刻。

你不希望提早「財自」嗎?
哈!隨緣。

新學年目標:繼續自我增值💪💪💪
最近,筆者突然後fb 中看到這樣的一個視頻:



真是很厲害呀!

個人反思:
當一些人在怨天怨地,或浪費時間爭吵不休,或原地踏步的時候,另一些人已一天天進步,走得更快更遠了!

我們每一個人也需要不斷自我增值,時刻覺察危機感。世界變化太急促,若果人們太過安於現狀,裹足不前,等待的只有被淘汰的命運。這句話看似殘酷,但危機感同時也是一個人進取心的源泉,是成長發展的重要動力。共勉之! 加油!

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

退休的遐想

 基本要求:

1 保持身體健康:每天做運動,切忌過重或過輕。
2 保持身心健康:做自己喜歡的事、放下執著、學習感恩及活在活下。
3 保持飲食均衡:勿暴飲暴食,吃健康的食物,學煮東西吃。
4 財務自由,計劃自己每月大約的開支及洗費,量入為出。

退休金額與退休生活(未計通脹,全用現時生活水平計)
-60歲退休
-已供滿自住樓一層
-流動資金合共1000萬

筆者會與先生各自於60歲時以300萬(合共600萬)買年金,根據年金計算機,每月領取款項如下:

男:$15300
女:$14100

退休後,筆者與先生預計合共每月洗約3萬元,對消費意欲不高的筆者來說,覺得生活上也不過不失吧!
夫婦退休生活每月3萬元,可以過怎樣的生活呢?

退休生活
基本生活
簡約生活
舒適生活
豐盛生活
單身人士每月開支(元)
$6,640
$10,985
$21,120
$37,475
單身人士退休前最少儲蓄(元)
130萬
210萬
410萬
730萬
*夫婦二人(元)
$11,220
$16,515
$28,340
$49,450

參閱《退休生活可分4類 「最平」130萬已搞掂 但有3個真相要留神!》一文,原來預算退休後夫婦二人月花3萬元,大概可以過舒適生活,應該就是不用太擔心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吧!退休後應洗得洗,不用節衣縮食,這已是很好。筆者亦不需要追求最高階的豐盛生活,錢雖然帶不了到棺材,但也不需要過得太奢華,所以,比基本生活好一點的簡約或舒適生活,最適合不過了!

1000萬中,已花600萬元買年金,已足夠日常生活開支,餘下400萬中,如前所述(《淡出短線投機,步向價值投資:慢慢坐》),計劃如下:

「60歲退休
股票倉位:10%
ETF: 80%
其他:20%
退休後炒股票是娛樂的一種,用來過下日晨,但玩不玩也得呢!」

400萬
股票倉位:40萬
ETF:32萬
其他:8萬
退休後,無意再冒高風險參與金融遊戲,但完全不玩又不會,當用少量閒錢,過下日晨,考驗自己的眼光,就算真是虧本,也不會這麼傷。

餘下360萬,則作備用現金、定期、買債券等之低至零風險儲備,亦留待供養女兒們升學、資助買樓或其他費用等。

騰出的空閒時間,當然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:
1 繼續彈琴 
2 重拾古箏 
3 重拾拉小提琴
4 追看從前未有時間看的電視劇集、電影及其他節目
5 追聽從前未有時間聽的音樂
6 到圖書館借看書/ 書局打書釘
9 遊山玩水,每年多次小旅行及最少一次大旅行
10 參加興趣班,學習新知識及新技能
11 其他

還會找工作做嗎?
退休的意思就是退下來不工作,但若退休後又繼續工作,那豈不是沒有退休?可能停下來,悶悶地時,又想做一些兼職,那到時可能會間中做日薪代課或兼職教師吧!

至於做義工,筆者還是想做自己有興趣或較擅長的義務工作,如到老人中心或其它社福機構義教、分享,又或者跟老人家/小朋友簡簡單單唱唱歌,分享音樂,逗他們開心。

其實筆者還有廿多年後才到60歲,以上全是筆者想像出來的呢!到時世界究竟是如何也不知道呢!

@@@@@@
活在另一世界的筆者
筆者從小也不追星,雖然生活在2021年,對Mirror、《大叔的愛》等流行產物卻沒有甚麼感覺,最近放假,一時沉醉在J.S. Bach, Beethoven, Mozart 音樂世界中,一時走進中國建國七十年的歷史長河中,從階級鬥爭走進現代化發展,感慨從前的悲慘生活,感慨十文文革的苦難。如果現在是叫生於亂世,那從前叫甚麼?要脫貧富強,確是得來不易。如果你是執政者,又會怎樣做呢?香港問題,以至台灣問題,未來會怎樣解決?中美會否開戰? 這些問題,對筆者來說,比追星更有趣。我從不否認自己思想跟世界流行的大同文化是不一致的。哈!那又如何呢?每一個人就是一個思想獨立個體,就是這麼簡單! 

@@@@@@
可以外判管教子女責任予工人嗎?
筆者每周日也會帶女兒學芭蕾舞,並在舞蹈室外等待。上周日,有一名工人帶著一位小男孩在課室門口等待時,該男孩又拍門又爬門,已初見其頑皮行為。後來,女兒出來後,筆者在照顧bb,而筆者先生帶女兒到隔壁更衣室換衫,燈制則在更衣室外。該名男童明知更衣室有家長跟小朋友換衣服,卻竟然不停玩開燈關燈,最後完全關燈! 筆者先生打開門後,一名家長告訴筆者先生那個男孩不停玩燈,筆者先生便叫他不要再玩燈,豈料那小朋友即跑走了,完全不當一回事。

之後,我們一起教導那男孩,讓他明白自己做了甚麼不恰當的事,起初男孩轉身想逃避責任,但工人姐姐拉著他,使他無法逃走,我們嚴肅認真地教導男孩後,他便跟我們道歉。下班後,如非必要,筆者真是十萬個不想訓導上身,但小時不教,大時更不會聽教,一看便知其管教出現了很大問題。

親眼看到工人姐姐照顧下的兒童是十分頑皮,毫無規矩後,使筆者「叮」一聲明白父母管教真是十分十分重要,若果平日沒時間照顧小朋友,純粹請個工人,然後把管教責任推給工人,這會做成很大的管教問題,因為有不少小朋友就是不聽工人的話呢! 

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

靜觀心態之應用:不干預,尊重和而不同

 


在好壞並存,多方多元的世界中,如何自處?

久不久,社會上就有出現一些政經事件,然後人們因價值觀、世界觀及人生觀不同,先出現意見分歧,再出現爭論,循環不息,一件事情未完結,又開始了另一件事。筆者觀察所得,大部份人對負面東西尤感興趣表達己見,更願意花時間證明自己所說所想是對的,但對於感恩的事,慢慢習以為常,不自覺地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美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,把心機時間浪費在壞方面思考。

原始人本能

原來,這是來自人類本能,我們的祖先無時無刻面對著大自然的各種挑戰,必須提高警覺,多想壞的東西, 積穀防饑 ,令我們不致過份安逸,在災難發生時,我們便可迅速回應。

生命意義的探索
想一想,現代人還需要凡事向壞處想嗎?想一想,自己的人生意義究竟是甚麼呢?究竟你喜歡以消極的心態生活,還是以積極的心態過活呢?這些問題,將直接影響一個人對人對事的看法。不需無知,也不必處處以黑暗面來看,對筆者來說,就是取中庸之道,並以好奇、探索的心看世界。

靜觀心態之應用:不干預,尊重和而不同
筆者無意干涉他人三觀,接觸靜觀課程後,更學習到活在當下的可貴,遇到不同意見,索性以靜觀心態處理:不干預別人心態,互相尊重,和而不同。有時候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

修習了兩個多月,對本身已是較喜歡探索有趣事物的筆者來說,依舊仍覺得這門課程很有趣。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確實令筆者在日常生活中更能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。靜觀可以很簡單:遇有困擾,深呼吸,停一停,想一想。腦海中有負面念頭,同時亦有正面念頭,接受自己困難的一面,原來已是解決困擾的其一中種過程呢!我們又要因不同事物有不同解難的方法,用不著批判哪方法是錯誤,哪方法正確。

總語:你不是總是對的




最後,筆者希望分享在《經理人》看到的兩篇文章,內容是有關過度自信:你不會總是對的。

當我們願意虛心學習,放下傲骨的語調,更能得到更快樂的溝通,更正面的鼓舞。共勉之!

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

靜觀之終極考驗:與困難共處


面對困難,如何招架?

轉眼間,靜觀課程已來到中後部分了,來到修習課程中最困難的部分:與困難共處。Prof. Lam 以一個角色扮演的形式,形象化地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的招式:


假設有人突然前來攻擊你(遇到困難),你會怎麼做呢?
1 不閃避不反抗,默默挨打
2 投降認輸,伸縮一角,抱著頭跪下來
3 逃走
4 以太極招數避開(射波)
5 全力還擊,熱血沸騰,進入戰鬥模式
6 與困難共舞

導師問我們遇到困難時會選哪一招,筆者自告奮勇,拋起書包地說:「所有招式也有可能發生,但前幾招太消極,若以靜觀心態,應該以比較正面的方法解決困難,所以我會選第6招。」

人類進化與應對困難
這時,林教授繼續說:「若面對的困難是一隻獅子,那你會怎樣做?」




相信答案很明顯,正常人是立即逃跑,總不會與獅子共舞吧!筆者頓時感悟:自己自作聰明。🤦‍♀️

回歸人類進化過程中,遇到不同情況,自然會用不同招數,視乎實際情況而定。我們現代人自以為比古人聰明、文明,慢慢忘記了人類是經歷了數千、數萬年進化,才發展到今時今日的世界。我們雖然活在現在,但也不會忘記智人之所以能不被消滅而活到現在,總是有些應對困難的不同方法,如懂得逃避野獸,而為了尋找食物和生存,不得不爭奪食物和資源,會打鬥、狩獵等,有時進攻不了,又會索性扮死,嚇至暈了,或手心冒冷汗,來使其他動物以為古人已死,放下戒心等。現代人就是由原始人慢慢進化而成,或多或多也會保留古人從前面對困難的方法。

我們要學習的,是以一個開放的心,不要只被一個招式而限制了自己,林教授又提到有一單新聞:杭州一位父親發現女兒抄功課,十分憤怒,於是吊起來打,後來發現女兒沒有呼吸,即送到醫院急救,在18個小時的急救過程中,長跪不起,可惜,小女孩最後也是返魂無術。



父亲因女儿抄作业将其打死 跪在抢救室外大哭https://m.sohu.com/n/399852613/?pvid=000115_3w_a



在原始時代,當我們無法躲避入野獸攻擊時,原始人可能會別無選擇地憤力還擊,這時,所有的血液也輸送到四肢,人變得憤怒,拳頭充滿能量。可是,這位爸爸遇到困難時,以一種對付野獸攻擊之招式對待自己的愛女,恰當嗎?

靜觀不等於正向心理學
原來,靜觀不等於正向心理學,無須刻意正向,容許對困難事件逃避、以太極招數三兩撥千金、逆來順受等方法應對,視乎在自己的哪一個階段、哪一個狀況,而讓自己觀察自己當下的情況。這使筆者想起了Inside Out 頭腦特工隊中,情緒是與生俱來,有開心也有不開心。情緒沒有分好與壞,只有正面和負面。面對負面情緒,教科書教我們與家人/朋友傾訴、畫畫、做運動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等。

但靜觀呢?遇到困難時,靜觀嘗試邀請我們與困難共處,並以開放的心,去覺察自己,讓自己想一想應用哪一招拆解困難,並以接納、不干預、包容等心態,去感受困難時,身體的感覺,容許自己與困難共處,容許不同階段的自己用不同的招數應對困難。

靜觀的內涵,比筆者想像中闊很多,遠遠超過正向心理學的範疇。當我們腦海中有各種念頭時,我們可視作自己在巴士站等巴士,而腦海的不同念頭,可視作不同的念頭巴士在道路中行駛著,我們是可以選擇不上車,不受這些念頭巴士影響當下的自己的,而當我們上了其中一輛念頭巴士後,是可以選擇下車的。

與困難共處
相比起念頭巴士,與困難共處又是新的探索。原來,面對困難時,逃避不一定是不好的事,當強求不到,也就別強求所有事也能解決,所有不開心的死結也會打開。打不開就由它打不開,到能打開就自然由它打開吧!

相信沒有人想經歷使人傷心、難過的事,但我們卻無法避免在現實世界中令我們難過、傷心、痛苦的事。這些事,難免勾起了情緒,使人難受、心痛、無法進食。

筆者與困難共處的修習之旅:現在開始
這星期,筆者面臨一個重大考驗,每天修習困難的思緒。這一課,是困難的,因為在每一天修習的過程中,就等於不斷回憶自己的不開心事。筆者是很怕很容易墮入情緒陷阱,跌入感性負面思維,當然完全不想處於壞天氣中,但對於好奇和不想輕易放棄的筆者來說,還是想挑戰自己,看看自己能否撐得住。

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

靜觀新體驗:靜觀日常生活



第三周修習手記與反思

過去兩周的靜觀課堂也是坐著或躺著進行訓練,來到第三周,筆者本周對靜觀又有新的體驗-- 把靜觀融入動作和日常生活,應該很新奇和有趣呢!


靜觀是有對象的,不是讓思想空白一片
Prof. Lam (林瑞芳教授)告訴我們,有些基督教徒以為靜觀修習就是放空及甚麼也不想,然後擔心靜觀修習會有機會讓撒旦入侵,其實這是不對的,因為每次的靜觀修習都是有對象的,如觀察當下身體各部分及進行呼吸練習等,並不是甚麼也不想。

筆者「叮」一聲,終於明白當中的誤解了,靜觀修習是有目的的,透過靜心察覺當下的事情,讓我們以好奇、不干預、接納和包容的態度面對生活上各種愉快和不快的事情,絕不是讓思緒漫無目的地遊走到極樂世界或幻想空間,反過來,有意識的覺察是為了更認識自己,讓我們學懂分辨念頭與事實的差思,當我想透過靜默觀察,會發現心中的想法只是想法,這些想法並不是一定是事實,這種察覺,將會是種釋放與自由。

把靜觀帶到動作中
這一星期終於可以動起來了!在課堂中,筆者與其他學員首次修習靜觀伸展,做一些類似瑜珈的伸展的動作,身心合一,按導師指引,做出伸展動作。導師告訴我們按自己身體狀況做便可,把注意力放在要伸展的部分中,抱著積極但並不強求的心態,從不同的伸展練習中修習靜觀。

隨後,導師帶我們到籃球場進行靜觀步行,由慢慢行走開始,感受腳的每一部分是怎麼移動,從腳踭到腳掌落地,逐一感受當中的肌肉是甚麼感覺,把注意力放在腳中。筆者從未試過走得如此慢,慢到站不穩,隨時跌下,所以要走得很小心,很專注。刻意「慢步」後,可調較到一般步速,但重點也是感受腳的部分。筆者是第一次做這些瑜珈動作和極緩慢步行,感覺很新奇有趣和很特別。

靜觀反思與慢活
靜觀的修習與都市人每天營營役役的忙碌生活,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事。坦白說,對已習慣每天「趕頭趕命」的筆者來說,在頭兩星期覺得很慢和有點納悶,完全投入不了,靜心不到,一有時間,思想便游走了別處,總是在想東想西。活在當下其實不只停留在字裏行間,更要去經歷及去感受。而活在當下,原來還包含著不加批判的心,並以好奇和慈愛的心與自己的身體聯繫,透過身體練習,讓自己治療自己。

活在當下
過去太快樂的經歷,使人們不自覺地沉醉回憶中,久而久之便會陷入回憶的幻像;相反,過去的悲傷回憶使我們活在痛苦、自卑及失敗中,慢慢使我們變得消極,失去對生命的熱誠。
把焦點放在當下的我,無論是遇到是快樂或不快樂的事,也學習接納而不是掙扎,當下的呼吸經驗,能平靜我們的心-- 這就是我自己。

放下還是放不下?
透過靜觀修習,我們學習去接納,而不是掙扎。好的壞的經歷,這都是我的過去-- 但結果還是一樣,已成為過去。釋懷的意思,不是刻意不承認痛苦,有痛苦,便勇於覺察這種痛苦,然後讓它過去,活在當下。

每個人都總有成功或失敗的經歷,會遇上快樂或是痛苦的回憶。是否要學習釋懷,學會放下呢?筆者也只是一個血肉之軀的普通人一名,從前會刻意選擇以遺忘的方式面對不快的經歷,可是,避得一時,避不到一世。其實,執著去忘記過去,也會帶來壓力及痛苦的,既然如此,就索性不特別在意自己能否放下。當思緒走回頭路時,以不批評不逃避的方式,就正面地去察覺它的存在,然後就逐漸把焦點帶回現在,透過察覺現在的身體,感受身體不同部分,自己把自己從想法、從回憶、從胡思亂想的念頭中,把自己帶回當下。

延伸學習:

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

靜觀/正念學習筆記(一)

思考VS 感覺

一 觀看影片
1 影片中有多少隻動物?
2 牠們是甚麼動物?




二 再次觀看以上影片
並不需要刻意留意任何東西
你有甚麼感覺?

在學習、工作,以及各重生涯規劃上,我們學習理性分析,每天不停思考各種待處理的事項,忙過不停。在忙碌的大都市中生活,大家也有各種生活上的壓力,不同的人生階段忙著不同的事情,以下人物的一生,有多少是你的縮影呢?



反思:人生就是不停向前衝,何時才能停下來?


情緒爆煲
情緒如何影響人的行為?

案例:
灣仔發生一宗母殺子不遂後自殺慘劇。一名43歲姓洪母親昨早(30日)於家中教導長子功課時,突然情緒失控,企圖以頸巾勒斃兒子不果,再反鎖房內自縊。今早(31日)記者重返現場了解,有鄰居指,昨晨出門時目睹涉事家庭三個小朋友,他們在門外不斷詢問「救護車到未?」其後,便看見有人為事主進行心外壓。他指涉事家庭搬到上址一年多,一家關係融洽。
有社工表示,疫下家居「困獸鬥」的求助個案顯著增加,許多父母以往未必擔任照顧子女的家庭角色,而涉事女事主除面對經濟問題,同時需適應身份上的轉變。另外,停課及在家教學或增加家長的照顧壓力,而在多個因素積壓下,事主或一時衝動釀慘劇。


靜觀/正念
-活在當下
過份眷戀過去,容易造成抑鬱;過度擔心未來,容易變成焦慮
-每天進行呼吸練習
-透過自身修練,使內心平安,長遠達至減壓及適當方法 紓解壓力及負面情緒




Yesterday is History, 
Tomorrow is a Mystery, 
but Today is a gift, 
that is why it is called 
Present.


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

高處不勝寒

 


踏入2021年,筆者以約8-9萬本,初嘗以右側策略,小注購入3隻大升中的股票,分別是微盟、海爾智家、長城汽車,只用6個交易天,便賺了約1萬3千元,盈利約等於成本的15%!筆者當然不是吹捧自己,而是深深感到大牛市下,人人皆是股神。疫症已持續了接近一年,筆者感受到不論是香港、內地、海外乃至全球,皆漸漸步入全球皆股的熱鬧狀況,是否大家因疫情關係,多了很多時間,因閒著無事,紛紛投入股場賺錢呢?可是,實體經濟除內地仍持續正數外,基本上大部分國家的股市表現卻與現實經濟狀況出現極大落差,尤以美國為例。


筆者投資知識缺乏,對股票認識不足,不專業不聰明,卻居然8天賺15%!錢好像從天跌下來似的,按幾個鍵盤便變出來,實在使筆者感到不安不踏實。每天看到被追捧中的股票升10%以已成新常態,大升市下,誰愈放膽炒賣,愈能賺取高回報。可是,筆者骨子裡偏偏唱反調,這個情況實在太瘋狂了!股市真的可以無限地每天5-10%爆升嗎?究竟接火棒的音樂椅仍可以持續多久?

筆者內心是複雜的,一方面知道應乘大升勢,輸多贏少之牛市中繼續嘗甜頭;另一方面,卻對瘋狂的大升勢感到不安,擔心不知哪天會突然受到黑天鵝大跌市吹襲。

如此瘋狂的大升市,筆者卻只動用極少的流動資金買股票,反映筆者雖是乘勢參與投機,沒錯,筆者100%確定此是極短線的投機活動,但實際上卻繼續以保留現金為主,因為感到太瘋狂。

接下來一個月、數月、或整個2021年,相信可能仍會持續大牛市走勢,直至某一天(究竟是哪一天,天知曉?)。筆者心血小,只繼續小注參與。這兩個星期,筆者體會到以右側思考賺錢是又快又容易,可是「 剎那光輝不代表永恆」,高追的風險是當剛巧到頂時,走避不及即成蟹貨,所以做好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,必須嚴守止蝕位,以及,看的既然是短線,有得賺便分注賺吧!

既然那麼小注,只賺一萬幾千,為何花哪麼多時間心機研究呢?因為在筆者而言,除了想賺錢(是事實)外,亦想考驗自己的眼光及分析能力,及嘗試用不同的投資策略。對筆者而言,投資像打機一樣,筆者想考驗下自己能過到多少關,當完成一關又一關,分數又增加時,又有實際盈利收入,也很有成功感,其實也幾有趣呢!當然輸錢不是味兒,所以唯有當game over重頭開始。財不入急門,長勝之道就是要堅持不要蝕錢的唯一守則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