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癌症不是病》及其他書籍:探討癌細胞成因
這兩星期看了一些另類說解釋癌症成因的書籍,使我對癌症有了嶄新的看法,不禁在想,甚麼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?有答案嗎?主流醫治方法便等於是正確嗎?原來,大眾傾向主流,除了在宗教、政治、經濟、哲學、音樂、潮流等方面外,連醫學也是。可是,當看一些非主流醫學觀點時,使我眼界大開,可謂更全面了解癌症形成的不同原因。
以下只是書中的部份內容:
☠️1900年,只有8000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會患上癌症。
☠️現在,一生中患上癌症的機會是二分之一。
☠️癌症是一種變異的細胞,它能生成相應的抗體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發展。每個人身體也有少量癌細胞,但正常情況下,癌細胞能激發身體內的免疫系統,殺死癌細胞。所以少量的癌細胞能持續刺激身體免疫系統,自動修復身體及自行自癒。
☠️癌症與心臟病均有相似的成因:血管閉塞,血液缺氧。正常細胞為避免因缺氧而導致心臟病、中風及即時死亡等,會轉化為不用氧氣的癌細胞。
☠️傳統治癌症之方法之所以不能完全根治癌症,是因為根治方法未能從成因方面入手,若身體另外一個地方又同樣發生血液缺氧,正常細胞又會再次轉化為癌細胞。
持續的情緒性衝突、怨懟、焦慮、罪惡感及愧疚感,任何一個都會輕易的使人體的免疫系統、消化功能和基礎新陳代謝受到抑制,進而形成癌腫瘤增長的條件。
癌症牽涉到一個人的所有面向:飲食、生活習慣、人際關係、社群化程度以及環境。
其實癌症是許多毒性危機造成的結果,就像它們的源頭一樣,會造成一個或多個耗竭精力的影響。刺激、情緒的創傷、被壓抑的情感,以及不規律的生活形態、缺乏水份、營養不良、暴飲暴食、壓力反應、缺乏深層睡眠、重金屬的累積、接觸化學物質、缺乏陽光,都是阻礙身體努力清除代謝廢物、毒物和每天三百億個汰換細胞的因素。
🏃🏻🏃保持身心健康、多做運動、作息有序,從日常生活中常生活做起。
我的理解:
💀Omicron 破壞人體的免疫力系統,使病情惡化,尤攻擊老弱病人,使他們輕病變重病,重症變死亡。有醫生曾說當癌症病人遇上Omicron,死亡率高達25%。
☠️癌症是慢性疾病,全球人類壽命雖延長,但人始終逐漸衰老及死亡,衰老導致免疫系統失靈,患癌機會亦逐步增加。
☠️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首位,排第二位就是癌症。
先母病歿與生命的反思
先母一年前確診乳癌2期,接受了手術、電療及化療後,當虛弱的身體仍未完全恢復之際,於3月不幸中了Omicron,一個月後離世,醫學上的死因為乳癌擴散。接受完所有成功的治療後,最終的結果就是癌症擴散?我完全難以理解,先母不幸中招,使病情惡化,但究竟為甚麼主動治療最終不但未能延長壽命,更加速破壞了身體的免疫系統,最終加速死亡?當身體承受不住,主動治療原來可以比不治療更糟。
無論主因是癌症擴散,還是因Omicron 導致提早離世,總之,簡單來說就是先母的身體「捱不住」。當脆弱的身體經入侵性治療後,還未招架得住就不幸中招,綜合來說,這幾個月,我也不斷推想媽媽病歿的各重原因:長期病患、操勞、受婆婆兩年前離世打擊也可能有關,此外,亦可能因政治、疫情與生活日常事影響情緒。病危之際,遇上第五波爆發未能探病,種種因素,也使病情惡化至不可救治的地步。很不幸,但已成事實。
對於媽媽的事,我不止要想、要理,還選擇主動面對,因為我從來都是一個「打爛砂盆問到篤」的人,對於我不明的事,我就一定要追查至了解真相為止。我會不斷問人、大量閱讀,然後不斷思考,直至弄清楚,想明白,才可以釋懷。
對我來說,在懷疑、探索、認識不同事理的過程中,才能讓我一步步從哀傷中走出來。我心中的問號雖然不一定可以變成句號,但已碼我已盡了力尋找原因與真相。
你覺得人生有意義咪有意義,覺得人生沒意義就沒意義。當開始接受變幻才是永恆,生老病死是常態,你與我也會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時,自然對生命有更深入的看法。
我覺得自己跟之前最不同的地方是明白萬事萬物也有好及不好之處,放下執著,隨遇而安。生命的維持需要有外在因素,我不會跳去說金錢不重要,我仍會繼續工作的呢!除此之外,我更明白到身外物的爭吵如政治、經濟及宗教涉及不同角度不同偏好,我有興趣了解其他人的看法,只是,我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。其實,不如直接用行動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吧!
其實生命最重要的元素是生命本身! 維持生命需要平衡各方面,能有健康的身心便已是很不錯的事了。
我比較喜歡中庸之道,不想不說然後慢慢遺忘,不會是我的選擇,但長期沉溺於哀傷世界中亦不太理想。我會選擇在特定時間內(如100天守孝期內)去梳理情緒及多看我想認識的東西,例如癌症、死亡、身心靈、不同宗教對死後世界的描述...... 我不止要認識,我還希望主動去認識不同的東西,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人對生命的意義。
然後,我從重新叉電一樣💪💪💪,抖擻精神,重新出發。不是跟以往一樣,而是會比從前更活在當下,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,愛惜自己,善待家人,做好自己,繼續每天進步一點點。😊
(近期有機會接觸另一個心理重要學說「正向思考」,現正閱讀相關書籍中,有機會再作分享。🤗)